查看原文
其他

张卓玉:落实“双减”政策的治本之策​;“双减”更应减无形压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教育创新 Author 期待你关注的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从“双减”政策看项目学习

作者|张卓玉

来源|守望新课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负、增效、提质出发贯彻“双减”精神。“双减”政策真正希望达到的是以“减”促“增”。
那么,学校、教师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的“增效”?项目学习又可以在其中如何发挥它的价值?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项目学习专家张卓玉的权威解读。
张卓玉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从“双减”政策看项目学习的意义、功能

“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个是学校的作业过多,再一个是社会的补习过多。

为什么近年来学校作业越来越多,社会补习越来越泛滥呢?有两个直接原因:
一个是作业多、多补习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正是当下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学生多作业、多补习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的作业和社会问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多作业、多补习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办法。这一原因是铁的事实。如果过多的作业和补习无助于学生提高成绩,
那么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没有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正因为布置过多的作业、参加补习班能提高学生成绩,这才造成了国内多作业、多补习的现象。
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内容依然强调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这是最要害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落实“双减”政策的治本之策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以素养为本,在做事和应用中学习。
我们要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生活—学科知识—身心成长的一体化,即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变革。

第二,改进作业内容。
强化作业的探究、体验功能,弱化作业的巩固、训练功能,实现课前—课堂—课后的一体化。

第三,改进考试内容。
素养立意,坚持怎么学就怎么考原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双减”政策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作业内容、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通过这些改革,从而实现哪些目标呢?。

第一,弱化训练性补习对完成学业、提高成绩的作用。
无论是校内的作业,还是校外的补习,要把它们完成学业、提高成绩的功能弱化,甚至让这些功能趋于零。

第二,强化学校作业的育人性质,使作业成为学生的所爱、所需。
现在作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通过改进作业的功能、质量,让作业越来越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所喜欢的东西、所需求的东西。
张卓玉:为什么要加强学校考试管理?未来对学习究竟如何进行评价?张卓玉:项目学习是世界教育的大趋势


一体化的内涵
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

第一,发现和建立各种要素、各种环节之间的统领性大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大观念。怎样才能把素养性的大观念体现在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里?答案就是,用大观念素养来统领各个学习环节。

第二,强化各要素、各环节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第三,尊重学习者作为人的完整性,保障学习过程作为素养生成的完整性。
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支离破碎,追求整个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关联性,最后实现一体化。

第四,控制教育者,也就是控制教育者急功近利行为。
像仅看眼下考试成绩、仅看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急功近利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
张卓玉:怎样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关注和培养的公共精神
张卓玉:没有分享就没有阅读——提升教学质量的几个着力点

项目学习课题的宗旨
第一,改教学,改作业,改评价。

第二,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三,指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

项目学习课题的宗旨与现在“双减”政策的宗旨是完全吻合的。
所以,做好项目学习这个课题,就是对国家双减政策最好的落实。
张卓玉:一个时代话题:公共精神培养教师即设计师——项目式学习连接学习与真实世界

张卓玉:“双减”更应减无形压力

来源|守望新课程 


 “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几乎是芬兰的两倍,比新加坡、韩国每周多出10小时以上,学生应该享有休息权!12月1日,在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以“教育与健康中国——生命健康与中国未来教育”的专题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卓玉发出疾呼,引发许多与会者纷纷点赞。


在主题演讲中,张卓玉以《谈学生的休息权和休闲素养》为题,呼吁政府、家长、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尊重和保障学生们的休息权。他表示,“双减”政策下,不仅要为学生们减少有形的负担,更应当帮助他们减少无形的压力。
张卓玉指出,劳动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和脑力消耗以后,依法享有获得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或用于休闲的、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的权利。包括休整权(睡眠等体力方面的恢复)、休假权(享受法定节假)、休闲权(自主支配闲暇时间)、安宁权(免除外在的干扰、压力)。
“有质量的学习,需要自由、安宁、宽松的心境和心情,可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外在干预的自主自由状态其实很少。”张卓玉说,当代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负担,有的有形负担来自学校,比如超标教学、超标考试、超量作业;有的来自家庭,比如家长为孩子报的各种补习班等等;孩子们也还会面临各种无形的压力,比如成绩压力、竞争压力、考试排名、名校指标等,也要应对家长们对成绩的攀比,甚至是对孩子闲暇的恐慌,“这些都是当代中小学生需要面临的无形压力,它们剥夺了孩子们的休息权。”张卓玉说。
那么如何保障孩子们的休息权呢?张卓玉说,首先应当厘清教育权力的限度,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不应为。最重要的还是学校和家长应改变观念,乐于看见学生(孩子)的休闲状态与休闲活动;保障学生(孩子)休闲的自由与自主权利。他还强调,应当相信无意图结果,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安全安宁状态中玩出兴趣、玩出个性、玩出成就。
“应当培养孩子们拥有休闲(闲暇)素养,让他们拥有享受休闲生活的观念和能力。”张卓玉表示,应当保障孩子们的休闲时间,同时提供社团、课程等机会,帮助他们培养闲暇素养;家长们也应当陪伴和参与孩子们的休闲活动,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休闲方式。
给教育一些“闲暇”
闲暇价值、闲暇精神和闲暇教育崔允漷: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小学作业怎么了?该怎么办?播下科学的种子:新教育科技项目学习课程
以项目组的形式推进新教育十大行动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